看书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墨染民国 > 200-205
    第201章 老太太

    第二天一大早, 桑景云起床下楼,就见桑学文穿着新衣服,已经在楼下等待。

    去年入冬那会儿, 桑景云给家里人做了一些衣服,但其中没有桑学文的。

    因此整个冬天, 桑学文都穿着桑元善的旧棉袄。

    至于他自己的棉袄,早些时候被他当掉, 换成了大烟。

    但今年冬天不一样,这一年桑学文表现很好, 桑景云花钱给家里人做衣服的时候, 自然不会落下他, 于是他也有了新衣服。

    但他之前并未穿过,说是在家待着, 用不着穿新衣服。

    今天他穿上新衣服, 又收拾了一下自己,整个人看着就精神。

    桑钱氏、阿兰、桑景英等人, 也都穿上了新衣服, 其中桑景雄和桑景丽打扮得最好。

    桑景丽是家里最小的女孩儿, 桑景云平日里乐意给她买点小饰品,所以她打扮得很时髦,至于桑景雄……这家伙纯粹就是自己爱折腾。

    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他们就一起出了门。

    桑家人平日里, 都是在家里吃早饭, 不怎么去外面吃, 桑景云今儿个就请客,让家里人去茶楼吃早餐。

    茶楼的早餐样式更多,还可以自带食物或者花钱让店家去别处买, 挺方便的。

    当然能这样,也是因为坐下喝茶,要付茶水费。

    桑学文和桑元善,以前都是茶楼的常客,不过两人去的一直是上海县城的茶楼,桑景云选的这家位于租界的新茶楼,桑学文从未来过,倒是桑景英和桑景云一起来过。

    他们刚进去,就听到说书先生在念《穿成包身工》。

    一些人坐在靠近说书先生的位置上,专心听说书,也有人坐在比较远的地方,聊着自己的事情。

    他们挑了个居中的位置,付了茶水费,又点了油条、茶糕、松花糕等。

    桑学文还用一个瓷盒装了几块松花糕,打算带给陆盈。

    他们吃饭的时候,那些听故事的人,正听得津津有味。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是个升级流爽文,里面还写到了未来,女主还有曹老板这个马甲……读者当真是百听不厌。

    说书先生停下来的时候,就有人聊天:“这故事真好,是云景诸多小说里,写得最好的一本。”

    “我不这么觉得,我最喜欢《双面魔君》。”

    “我喜欢《一个士兵》。”

    ……

    众人聊着聊着,就聊起《穿成包身工》出版的事情。

    “今儿个是这本书出版的日子,很多人去买,听说昨儿个晚上,就有人去排队了。”

    “前两百个去买的,都送馥郁堂的面霜,肯定要去排队。”

    “这书一套下来,都要两个银元了,买得起的人,也不差买面霜的钱吧?”

    “就算不差这点钱,也想要啊!”

    ……

    而这个时候,擅长跟人聊天交际的桑钱氏,已经跟隔壁的老太太搭上话。

    在茶楼里喝茶的大多是男人,却也有一些女子,而桑钱氏搭话的这个老太太,瞧着年纪比桑钱氏要大很多,她身边还跟着四个也不知道是她儿媳妇还是孙媳妇的年轻女子。

    “大姐,你也来听说书?”桑钱氏问。

    那老太太立刻道:“我来吃茶点的,正好有人说书,我就听一听。”

    桑钱氏道:“那你也是赶上了!这会儿讲的是云景写的小说,特别好听。”

    桑景云听到自己奶奶当着自己的面夸自己,有些不好意思。

    那老太太却宛若见到了知音:“我跟你一样,也觉得云景先生写的书特别好听,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让人给我念她写的故事,从《双面魔君》到现在,我天天听,一天都不落!”

    “我跟你一样!”桑钱氏很是高兴。

    两人越聊越火热,这老太太先夸《穿成包身工》:“云景先生的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竟然能想出这么有意思的故事,这书我特别喜欢,早些时候,每天最惦记的就是这本书,我还让我儿子照着曹可欣学。我跟你说,我儿子真这么干了,开了一家火柴厂,生意好得很!”

    桑钱氏当下道:“大姐,你儿子可真厉害,我儿子就没有这个本事了,他只能照着做一做曹可欣炸鸡。”

    “这曹可欣炸鸡可真好吃!大妹子,你儿子愿意做炸鸡给你吃,多好啊,我那个儿子,每次来见我都说不了几句话。”

    两人说着说着,又说到新书《重生》。

    老太太道:“大妹子,这本书写得真好,我要是能重生就好了,你是不知道,我年轻的时候苦啊,我儿子跟着我,也受了很多苦……”

    老太太说着,开始叹气。

    这个老太太姓冯,就是那个每天都让自己儿子的姨太太给自己念故事的老太太。

    她喜欢《穿成包身工》这本书,更喜欢现在正在报纸上连载的这本《重生》,甚至感同身受。

    她丈夫是个侯秀杰这样的渣男。

    那对老太太来说,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但她说起的时候,还是意难平。

    不过现在她男人早就死了,她日子过得好,所以她很快就恢复了情绪:“大妹子,我就是听了这书,在书里听到复兴女子学校,这才出门的,我打算今儿个去云景先生资助开办的学校看看,捐点钱。”

    “这可太巧了!我们也要去复兴女子学校。”桑钱氏开口。

    “那我们可以一起走。”老太太很是高兴,又问桑钱氏要去做什么。

    桑钱氏道:“我儿媳妇在学校里当义工。就是不拿钱,纯粹去帮个忙的那种。”

    “你儿媳妇真不错!她是不是看了云景先生的小说,才起了这么个念头的?”

    “是啊。”桑钱氏笑起来。

    “我等下一定要跟她聊聊。听说复兴女子学校的老师,很多都是因为云景先生,才去当老师的,要不是我不识字,我也想去当老师……对了,我可以去当义工,到时候说不定能见到云景先生!”

    老太太说到这里,兴奋不已,然后看向跟着自己出来的那几个儿子的姨太太,让她们等会儿打听一下,去学校当义工都有什么要求。

    老太太还对她们说:“你们到时候记得给校长塞点钱,就说我想看看云景先生,问她能不能在云景先生去学校的时候,让我在学校里当义工。我就偷摸看一眼,一定不打扰云景先生。”

    桑钱氏问:“大姐,为什么要偷摸看?”

    老太太道:“云景先生不是不愿意见人吗?我怕她生气,只能偷摸看。大妹子,你想不想看?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

    桑家人:“……”

    等早饭吃完的时候,桑钱氏和这个老太太,已经聊得热火朝天,桑景云一直在听她们的谈话,发现这个老太太,竟然还是自己的资深读者,甚至在她写《大头菜的一生》的时候,就捐过钱。

    真是个可爱的老太太。

    老太太也觉得桑家人很好。

    几个孩子长得讨喜还乖巧,桑学文瞧着也斯斯文文的,最重要的是,桑钱氏跟她一样不识字,但对云景的小说如数家珍,这让她有种遇到了知音的感觉。

    她身边很多不识字的老太太,是没听过云景的小说的,倒是听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传言,以至于总觉得云景的小说不好。

    出门的时候,老太太还花钱帮桑家人叫了黄包车,然后让黄包车车夫慢慢拉,并且保证她跟桑钱氏并行——她要继续跟桑钱氏说话。

    一行人到复兴女子学校的时候,是上午九点。

    学校不大,从学校大门口往里看,就能看到里面的情况。

    今天是周末,学校不上课,一些学生回家去了,但也有很多学生留在了学校里。

    她们有在学习的,也有坐在教学楼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帮着陆盈做棉衣的。

    做衣服的同时,她们还一起背古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这些女学生上文化课用的课本,就是上海这边普通小学的课本。

    不过她们的学习进度更快,老师还会额外给她们布置一些功课。

    那老太太从黄包车上下来,看了看学校,又看了看里面的女学生,就道:“这学校真好,就是里面的学生太瘦了,我要捐钱,让她们吃好一点。”

    说完,她还对桑钱氏道:“大妹子,你大孙女也有点瘦,我跟你说,女孩子还是胖点好,不容易生病。”

    桑景云:“……”她真的不瘦,就是穿的衣服比较修身。

    一直坚持锻炼的她,这一年还没有生过病。

    老太太又道:“女孩子一定要多吃肉,我跟你说,我最喜欢吃肉,所以身体特别好,我认识的那些一直吃斋念佛的人,身体都没有我壮实。云景先生也这么觉得,她写的曹可欣就天天吃肉,还锻炼身体,大妹子,我觉得云景先生,一定很壮实,不然写不出那么多书……”

    就在这时,桑景丽看到了陆盈,大声叫起来:“娘!”

    陆盈猛地一抬头,就看到了桑家人。

    已经几天没见家人,对家人格外想念的她惊喜极了:“你们怎么来了?”

    “娘,我们来看你。”桑景云笑着开口。

    而这个时候,学校里的学生,也都看到了桑景云。

    这些女学生开心极了:“云景先生!”

    “云景先生来了,快去开门!”

    “我去开!”

    “我也去!”

    ……

    这学校的门,是谭大盛的铁器厂帮着做的铁栅栏门,这会儿没有上锁,但里面挂了个铁锁,要把锁拿下,才能把门打开。

    女学生们抢着过来开门,而跟桑景云等人一起过来的老太太已经傻眼了:“云景先生?”

    这些女娃子在喊谁?等等,她那大妹子的大孙女,该不会就是她心心念念惦记了一年的云景先生吧?

    第202章 《穿成包身工》出版

    在上海, 流传着许多关于云景的传言。

    比如云景长得很丑,女生男相之类的说法。

    见过桑景云的人,自然知道这些传言是假的, 但那些没见过桑景云的人,却有很多信以为真。

    尤其是在桑景云写了《穿成包身工》之后。

    这本书的主角曹可欣长相普通, 扮成男子完全不会被人识破,而且书里的曹可欣在救下诸多女子之后, 还让这些女子锻炼身体,不要束胸。

    很多人觉得, 云景会这么写, 是因为她自己长相普通。

    冯老太太就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 她并不觉得长相普通有什么错,这世上长得好看的人总归是少数, 绝大多数人都长得普普通通, 她自己的长相就一般般。

    总之,在冯老太太的想象中, 云景应该是一个健壮且相貌普通的女子。

    桑景云的长相, 与冯老太太想象中云景的模样截然不同。

    此时旗袍还未出现, 女子穿的衣服跟清朝时差不多,都是一点不显身材的款式。

    现在是冬天,穿上棉袄后,就更显得臃肿了。

    桑景云不喜欢这样的衣服, 她找裁缝定制了合身的羊绒大衣, 还用皮带收了腰, 也就显得身形纤细。

    冯老太太自打见到桑景云,就觉得桑景云很漂亮,只是太瘦了。

    因为这个原因, 她想找机会跟桑景云聊聊,让她像云景先生书中倡导的那样多吃肉、多锻炼,可谁曾想,她就是云景先生?

    冯老太太震惊地睁大眼睛,她身边跟着的那几个姨太太,也是同样的表情。

    在不知道云景先生的真实性别时,这几个姨太太其实都对云景先生有好感。

    这样学识渊博还关心女子的人,哪个女人不喜欢?

    后来知道了云景先生的性别,她们依旧喜欢云景先生,就如同曹可欣救下的女子喜欢曹可欣一样。

    冯老太太想偷偷见云景,她们也想,还打算凑钱,给校长多塞点钱,好让她们也来做义工。

    没想到,还没等她们付诸行动,就见到了云景先生。

    云景先生还如此漂亮,如此美好。

    几人目光炽热地看着桑景云,就在这时,女子学校的大门被打开,一群少女冲了出来。

    这些女学生喜欢桑景云,但不敢靠桑景云太近,她们就挤在一起,盯着桑景云看。

    桑景云笑着说:“我们进去说话吧。”

    众人这才往里走,与此同时,听到动静的乔平安也出来了。

    因为谭大盛搬了家,谭家离学校非常近,乔平安也就没住在学校里,但她早上起来后就到了这边,一直在忙学校里的事情。

    这会儿看到桑家人,她笑着上前招呼。

    几人说了一会儿话,桑景云就让陆盈带着桑家人去逛一逛学校,至于她自己,则和乔平安一起,陪着冯老太太四处看看。

    冯老太太可是来捐钱的金主,需要好好招待。

    冯老太太之前跟桑钱氏聊天时,表现得爽朗大方,但现在跟桑景云说话,声音不自觉变小,人不自觉变得温和,一直笑眯眯地盯着桑景云看。

    她还大手一挥,捐了五千银元给学校。

    乔平安当即表示感谢,又说他们学校的账目都是公开透明、可查的,冯老太太随时可以找人来查账。

    “我会的。” 冯老太太点头。

    她确实会来查账,如果账目干净,她会继续捐钱。

    这样多来几次,她就能跟云景先生熟悉起来了!

    这会儿,只要想到自己曾跟云景先生的奶奶相谈甚欢,她就开心不已。

    她认识一些喜欢看云景先生写的小说的人,她家里的晚辈,就有很多喜欢看云景先生的书。

    要是让他们知道她今天的经历,他们一定会羡慕万分。

    这么想着,冯老太太忍不住笑起来。

    桑景云能感受到冯老太太对自己的喜爱,便跟冯老太太聊了起来,这才知道,冯老太太的儿子是上海一个非常有名的商人,而冯老太太身边的这几个女子,都是她儿子的姨太太。

    按照冯老太太之前的说法,她丈夫跟侯秀杰一样有些渣,喜欢小妾而不喜欢她,对她和她儿子不太好。

    结果她儿子,照样娶了许多小妾。

    不过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太常见了。

    而且对这些姨太太来说,给一个有钱的商人当姨太太,大概率比嫁给一个穷人过得要好。

    她们是不会想要离开冯家的。

    桑景云带着她们在学校里逛了一圈,正打算去找家里人,就又有人来了。

    来的还是她的熟人费中绪。

    “费编辑!” 桑景云看到费中绪,笑着打招呼。

    “桑小姐你也在,好巧!”

    “费编辑你怎么过来了?” 桑景云问道。

    费中绪指着身后说:“桑小姐,我来送书,谭少在我们书局买了很多书,今天我一次性送过来了。”

    费中绪身后,一个穿破棉袄的年轻男人正拉着一辆板车。

    桑景云看了看,发现板车上堆放着很多书,分别是《穿成包身工》和《全球瘟疫》。

    《穿成包身工》今天开始出售的事情,桑景云是知道的,但她没想到《全球瘟疫》竟然也已经印好。

    费中绪见桑景云注意到《全球瘟疫》这本书,就对桑景云说:“这书是《上海日报》的高汉林委托我们出版的,打算过几天正式开始出售。”

    他们书局跟《上海日报》的关系一直不错,以前还帮忙印刷过《上海日报》的报纸。

    高汉林要印书,也就找了他们。

    桑景云早已收到《穿成包身工》的样书,印刷质量一如既往地好,封面上还有洪玥画的图。

    但《全球瘟疫》这本书的成品她还没看过,这会儿便拿起一本,翻看起来。

    这书的印刷质量同样不错,桑景云问了一下,还发现这书的售价非常便宜,只需两角,是《穿成包身工》这本书价格的十分之一。

    费中绪轻咳一声,解释道:“这书售价这么便宜,是《上海日报》高主编要求的。”

    高汉林不要稿费,只要求他们把售价定低一些,他们答应了。

    也是因为这书的售价太低,所以即便这本书早就印刷好了,南城书局也没有急着将它出售。

    他们打算先卖一段时间的《穿成包身工》,然后再卖《全球瘟疫》。

    这两本书要是一起卖,价格对比太过明显,不太合适,说不定还会减少《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的销量。

    费中绪担心桑景云会介意这件事,但桑景云其实巴不得《全球瘟疫》卖便宜一点。

    书便宜,才能让更多人去看。

    《全球瘟疫》这本书除描写丧心病狂的研究外,还写了很多跟病毒和细菌有关的知识,并在书里提到了预防病毒和瘟疫的方法,她觉得老百姓可以了解一下。

    桑景云正想着这件事,冯老太太说:“云景先生,这书没有你的书好看,这书太吓人了。”

    这个故事,冯老太太也是听过的,结果被吓得睡不好觉。

    她觉得她这辈子,都不想再听这样的故事了。

    当然,如果又有这样的书出现在她面前,她保不齐还会让人给她读。

    冯老太太这么说了之后,她儿子的那些姨太太也纷纷开口应和,恭维桑景云的同时,努力讨好老太太。

    因为冯老太太的儿子年轻时吃过亲爹小妾的亏,所以他对姨太太一视同仁,不会特别宠爱哪个,甚至把她们当下属严格管理,因此这些姨太太相互之间关系不错,就算争宠,争的也是老太太的宠。

    桑景云听她们说话,觉得有些好笑。

    费中绪在给复兴女子学校送过书之后,要把剩下的书送去隔壁谭家,而乔平安也邀请冯老太太和桑家人一起去谭家吃饭。

    复兴女子学校陆续收到了很多捐款,但他们要买设备,要养学生,开销非常大。

    每个月光是全校人员的吃喝拉撒,再加上给老师发工资,就要一千元。

    所以,为了能省钱,乔平安招待那些来学校参观捐钱的人,都是在谭家招待,不花学校的钱。

    谭大盛不想自己家里来太多外人,但他没有反对。

    一段时间过后,他就发现了其中的好处。

    他在上海的名声,突然变得非常好,所有人都说,他是一个热心慈善、疼爱妻子、愿意支持妻子事业的好男人。

    于是,他大手一挥,给家里的厨子多开了薪水。

    今天,乔平安已经提前给家里打过招呼,谭家的厨子便准备出一桌丰盛的午餐。

    冯老太太吃得很开心,吃完了也不走,继续跟在桑景云身边转悠。

    得知桑景云下午要去南城书局看看,她还决定跟着去。

    虽然她已经安排下人昨晚上就去排队买书,但她不介意多买几套。

    这书不仅可以拿来收藏,还能送人,多好!

    一行人来到南城书局的时候,南城书局热闹非凡。

    很多人来买《穿成包身工》,也有人来买《大头菜流浪记》的连环画。

    《大头菜流浪记》是先有电影,再有书的,所以洪玥在画画时,大头菜的人物形象,她参考了江来。

    这也就使得那些看过电影、喜欢这个人物的人,抢着买书。

    这部连环画,在上海卖得比之前出版的《西游记》和《水浒传》的连环画更好,看过电影的人都愿意买,没看过电影的人,也愿意买。

    桑景云走近,还听到他们在聊天:“大头菜的电影要出第二部了,你们知道吗?”

    “知道啊!我已经等着去看了!”

    “江来真的很讨人喜欢!”

    “云景先生很厉害,她弟弟也不逊色,竟然写出了这么一部连环画!”

    ……

    桑景英听到这话,非常高兴。

    《大头菜流浪记》这部连环画,因为是他原创的,所以稿费比之前要多,此外,牡丹那边也给了他一笔编剧费用。

    他靠着这本书,已经赚到不少钱,更获得了许多成就感。

    他是桑家除桑景云以外最有钱的人,但平常不怎么花钱,一直在攒钱,想要开一个珐琅厂,也就是搪瓷厂。

    现在他们做的,主要是珐琅招牌,而桑景云告诉他,说是这技术,可以用来制作搪瓷杯、搪瓷盆、搪瓷马桶之类的器具。

    他也觉得前景广阔,一心想要多攒点钱,好去开工厂。

    南城书局有人在聊《大头菜流浪记》,当然也有人在聊《穿成包身工》。

    今天可是这本书出版后第一天出售的日子!

    “没看到书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这书原来这么厚!”

    “这本书真长!”

    “怪不得云景先生写了那么久。”

    “我喜欢等书完结了再看,等这本书都已经等了半年,现在终于能看了!”

    ……

    两元一套的书不便宜,但花钱购买的人非常多,其中还有很多女学生。

    南城书局人有点多,桑景云看过之后,就准备回家,结果就在这时,她又遇到了一个熟人。

    来人正是洪旭。

    住校上中学之后,洪旭瘦了一些,他看到桑景云,立刻上来打招呼。

    桑景云这才知道,他刚从上海县城回来,打算买一套《穿成包身工》,然后就回学校。

    为了明早能准时上课,很多周末回家的人,今天就会回学校。

    桑景英和桑景雄与洪旭的关系不错,当即邀请洪旭去他们家吃晚饭。

    洪旭欣然答应,他要是直接回学校,只能在附近随便买点吃的,伙食肯定没有桑家好。

    桑景云跟冯老太太告别,和家人一起回桑家的路上,跟洪旭聊了聊,然后就得知,等明年开春,洪玥就要跟钱大少成亲了。

    这是不是太早了一点?洪玥跟桑景英年纪相仿,在她看来,真的还小。

    桑景云又想去跟洪玥聊聊了。

    今天在南城书局,其实也有人提到了那个画了很多画的画师 “洪明”,觉得她画得好。

    洪玥真的是个很努力,也很有天分的孩子。

    第203章 交谈

    桑景云最近只需要写《重生》这一本书, 恰好有空,所以第二天,她就叫上桑钱氏和桑学文, 一起去了上海县城。

    她要去见洪玥,等见完, 再和桑学文、桑钱氏一起,去孤儿院一趟。

    孤儿院里有许多熟人, 除钱表姑外,还有吕丽娘、金福云等人, 桑景云也想去看看。

    三人到了上海县城后, 桑钱氏先带着桑景云和桑学文去买了些东西。

    “去洪家要带点礼品, 等会儿去孤儿院,也要带点礼品, 我还要准备点吃的用的, 让你表姑给你舅公送去……” 桑钱氏说着自己的打算,买了许多走亲戚用的礼品。

    她把大部分礼品寄存在一个店铺里, 然后拿着其中小部分, 去洪家看望洪掌柜。

    洪掌柜一瞧见桑钱氏, 就跟桑钱氏聊起来,抱怨洪永祥跑去欧洲不管他。

    他甚至还夸奖桑学文,觉得桑学文早早成亲不往外跑挺好的。

    桑学文之前又是抽大烟又是赌博的事情,他好似完全忘了一样。

    桑景云没有加入他们的谈话, 她去找了洪玥。

    洪玥看到桑景云非常高兴:“桑姐姐, 能再见到你太好了!”

    桑景云这次过来, 给洪玥带了一些小饰品当做礼物。

    她当初能赚到第一桶金,是托了洪家的福,若非洪永祥帮忙投稿, 她不见得能那么快赚到钱。

    桑景云一边询问洪玥的现状,一边打量洪玥。

    许久不见,洪玥瘦了一些,脸上没有了婴儿肥。

    在这个时代,女子到了洪玥这个年纪,成亲嫁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陆盈嫁给桑学文的时候,就只有这么大。

    一些人甚至十来岁就成亲,等着年纪大些再圆房。

    但洪玥到底只是个未成年人。

    桑景云见洪玥开开心心地说着自己最近画《大头菜流浪记》得了许多稿费的事情,忍不住笑了笑。

    赚钱确实是让人开心的事情。

    想到这里,桑景云问起洪玥将来的打算:“听说你要成亲了,将来你做何打算?”

    洪玥听了桑景云的问话,说道:“桑姐姐,自从看了《重生》,我便已经想好将来要怎么做。”

    桑景云闻言有些惊讶。

    洪玥却笑起来,眉眼弯弯:“桑姐姐,之前所有人都告诉我,等我成亲,就该在家相夫教子,不能画画了。我也以为我会这样,但近来我看了《重生》,我意识到,我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

    桑景云问:“你莫不是想退婚?”

    洪玥摇头:“倒也不是。”

    洪玥其实想过要退婚,毕竟钱大少明显不喜欢她。

    她觉得自己婚后,很难过得好。

    因为这个原因,她曾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清点了一遍——她跟钱家订婚,钱家花了不少钱,若她想要退婚,这钱肯定要还给钱家,但她的家人,应该不愿意还。

    她的资产,足够赔偿钱家,但洪玥考虑过后,还是没有这么做。

    她真要这么干,她爹娘会被气坏,就连最疼爱她的爷爷,也肯定会大怒,不再认她。

    她弟弟应该不会在意,但洪旭还只是个孩子,又能做什么?

    最重要的是,是钱少爷不喜欢她,怎么最后后果全部由她来承担?

    就在这时,《重生》开始连载。

    这个故事,读者不少,反正那些喜欢看云景写的小说的人,都在看这个故事。

    但这部小说并未引起轰动,毕竟比起之前那几个故事,《重生》显得有些普通。

    可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让洪玥想通了。

    “桑姐姐,宋文娘成了亲也能离婚,看到这个故事,我突然就不怕了。我已经决定,婚后就如现在这般,继续画画,若是钱少爷不愿意,我便闹一场,最糟糕的后果,也不过就是我赔偿他损失,离婚离开,不过我觉得,应该不会走到这一步。”

    说完,洪玥笑了笑。

    她跟钱大少的婚事定下后,见过钱大少,也听了许多跟钱大少有关的传闻。

    钱大少为人有些市侩,喜欢赚钱,但为人其实不错,很讲信义。

    若是钱大少品行不好,她爷爷也不会同意这门婚事。

    婚后,钱大少对她画画一事,肯定会有意见,说不定会不让她画。

    可要是她坚持,钱大少又能怎么样?难道还能拿刀架在她脖子上,逼着她停笔不成?

    在她坚持要画的情况下,除非钱大少砍断她的胳膊,不然她总归是能画的。

    钱大少并不是穷凶极恶的人,他干不出砍断别人胳膊这样的事情,钱家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

    洪玥说:“桑姐姐,我看了这本书,就意识到,女子纵然成了亲,只要自己愿意,也是可以继续走自己的路的。”

    她对钱大少其实并不讨厌,相比之下,可能钱大少更不喜欢她。

    既然钱大少自己不去反对这门婚事,那就跟她成亲吧,她婚后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钱大少也得接受!

    桑景云看着洪玥,这下是真的不担心洪玥了。

    现在的洪玥意志坚定,桑景云相信她不管面对什么情况,都能把日子过好。

    这个时代,女性先天处于弱势,很多女人因为自身所受教育的缘故,也不敢去反抗,习惯了顺从。

    那样就会委屈自己,会过得不好。

    但如果一个女人想通了,她还有钱,那么除非她遇到了对她进行□□伤害的恶棍,不然总能过好。

    洪玥说:“桑姐姐,都说女人嫁人是第二次投胎,但现在我知道了,这不是,就算投错了胎,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生活。”

    洪玥说到这里,眼睛都亮了。

    桑景云也说:“确实!你婚后强硬些,能比婚前更自由,到时候想出门就出门,想逛街就逛街。”

    此时上海县城,女子出门其实很常见,被管得最严的,往往是快到结婚年龄,但没有结婚的少女。

    已婚妇人出门逛街,没人会说什么,钱家是做生意的人家,规矩更是不像某些旧文人家庭那么多。

    如今的钱夫人,就很喜欢打麻雀,也就是麻将。

    按照阿兰的说法,钱夫人有时一打一整天,钱老爷说她没用,渐渐地就不说了。

    毕竟喜欢打麻将的,也不只钱夫人一个。

    桑景云放下心来,又跟洪玥说了一些话才离开。

    等桑景云走了,洪母立刻找到女儿:“桑姑娘跟你说了什么?阿玥,你可别学她,你看她写的书,都是什么东西,她竟然撺掇人离婚……”

    洪玥听着母亲的话,突然有些期待钱大少跟她闹脾气了。

    到时她就离婚,也不知道那时候,她娘会是个什么表情。

    第204章 《全球瘟疫》出版

    桑景云从洪家离开后, 就前往孤儿院。

    她到达时,金福云正在给孤儿院的孩子上课,教他们念课文, 吕丽娘则在一旁拿着数学课本学习。

    看到这一幕,桑景云心中莫名地涌起一股感动。

    金福云虽然反抗了屠卫巷, 但之前,她的胆子一直很小, 她跟吕丽娘两人遇到事情,总是吕丽娘出面应对。

    桑景云几次与她们见面, 若她不主动跟金福云说话, 金福云是不会主动跟她说话的。

    来到孤儿院之后, 金福云也说自己什么都不会,以至于最后只做了最简单的保育员工作, 和一些农村妇人一起照顾年幼的孩子。

    吕丽娘则不同, 她主动帮姚同丰做一些记账的工作,后来还跟着牡丹拍电影, 要活跃许多。

    没想到一段时间没见, 金福云竟然做起了教导孩子们读书的工作, 着实让人惊喜。

    桑景云没有打扰金福云上课,只与看到自己的吕丽娘交谈起来。

    吕丽娘说道:“云景先生,福云是看了你新写的小说,才鼓起勇气去当老师的, 她觉得宋文娘跟她很像。”

    宋文娘上辈子并没有反抗侯秀杰, 她是重生后才觉醒的。

    金福云没有重生, 但她如今的年纪,跟宋文娘重生后的年纪差不多。

    宋文娘离开了侯秀杰,而她早已离开屠卫巷。

    她可以像宋文娘一样, 过自己的人生。

    书里的宋文娘,靠着自己学了很多知识,当了老师,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

    桑景云闻言很高兴:“这样挺好。”

    吕丽娘道:“是啊,这样很好。”

    金福云的学识,不足以让她在外面的学校教书,但在孤儿院教导孩子是不成问题的。

    更何况这段时间,她一直在学习。

    正聊着,姚同丰走了过来。

    桑景云笑着姚同丰打招呼,又跟姚同丰聊了聊。

    聊着聊着,姚同丰突然开口:“桑小姐,过段时间,我应该会离开孤儿院,我打算培养一下金福云和吕丽娘,你觉得,孤儿院将来交给她们可以吗?”

    姚同丰是谭峥泓从南城书局挖来的,他对孤儿院的工作很满意,但他不打算一直在孤儿院待着。

    他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他要做的事情,可能会连累身边人,既然如此,还是离开孤儿院比较好。

    不过现在不着急,他会先把吕丽娘和金福云培养出来。

    “这自然是可以的。” 桑景云说道。

    在桑景云看来,吕丽娘和金福云比姚同丰更适合管理孤儿院。

    姚同丰是个很好的人,他对孤儿院的孩子很负责,中饱私囊的事情更是不存在,但他毕竟是个生活在民国的男人。

    他会用心教导孩子们读书,但他与孩子们很少有情感交流。

    这时候的男人连自己的孩子都很少抱,更别说拥抱别的孩子了,桑景云就从未见过洪永祥抱孤儿院的孩子。

    但吕丽娘和金福云会抱孩子们。

    尤其是金福云,她对孤儿院孩子的爱,都快从她的脸上、眼睛里还有行为上溢出来了!

    姚同丰道:“金福云和吕丽娘都识字,我教导她们一段时间之后,她们肯定能胜任管理孤儿院,以及教导孤儿院孩子读书认字的工作。”

    孤儿院只会教孩子们小学知识,那点知识,金福云和吕丽娘是能够学会的。

    至于中学,孩子们可以自己去考,若是考上,谭家会资助他们。

    桑景云和姚同丰聊过之后,又跟金福云聊了聊,给金福云加油鼓气:“《重生》这本书,其实是我看到了你做的种种之后,才想到要写的!你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当初你处境很糟糕,但依然愿意帮助吕丽娘,你跟宋文娘一样勇敢,不,你更加勇敢。”

    桑景云构思《重生》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并未想到金福云。

    但现在回头想想,她发现金福云和宋文娘有许多相似之处。

    于是,她干脆就用宋文娘来给金福云鼓劲。

    果然,金福云在听了她的话之后,脸上露出坚毅之色,声音也比往常大了许多:“云景先生,我一定会努力!”

    “我相信你。” 桑景云笑道。

    金福云想到《重生》这本书里,宋文娘是那么果断,那么勇敢,在离婚后,主动去找工作。

    她也要那样!

    她要像宋文娘一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孤儿院之行,对桑景云来说非常值得。

    等她回到租界,便热情满满地继续开始写《重生》。

    想到洪玥的事情,桑景云又在书里增添了一些内容,诸如女子年纪太小怀孕,孩子身体会比较弱,女子也容易难产之类。

    跟洪玥聊天时,她想过直接跟洪玥说这些,但当时的气氛不太适合说这些,而且,洪玥其实是知道的。

    类似的内容,她在《真假千金》和《穿成包身工》里都写过。

    在《穿成包身工》这本书里,她更是写到,未来女子要年满二十岁才能结婚,因为太早结婚生育,心理上不够成熟,对身体也不好。

    桑景云会将很多自己觉得是常识的东西写在书里,可惜有时候,别人专门会攻击她写的这些。

    比如她说女子晚点结婚好这件事,就曾有人写文章辩驳,说什么南北朝时,女子十四岁还不嫁人父母都要被抓,又说晋代女子十七岁还不嫁人会被强制婚配,觉得女子到十四五岁就应该嫁人。

    桑景云才不管他们。

    这些人越是不让她写,她越是要写。

    桑景云专心写《重生》,写了七八天,就得知《全球瘟疫》这本书开始出售了。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定价很贵,所以在上海,销量并不高。

    上海地区,很多人已经在《新小说报》上看过这个故事,他们舍不得再花两个银元买书。

    不过其他地方的书商进了很多书,所以这本书的整体销量依旧很好。

    书贵,桑景云拿到的稿费分成也就比较多,所以从赚钱的角度来讲,桑景云靠这本书赚到的钱,比她之前的书都要多。

    《穿成包身工》的销量不高,《全球瘟疫》这本书的销量却非常高。

    没别的原因,实在是这本书太便宜了。

    这本书只卖两角!

    此时,鲜少有故事书卖这么便宜。

    再加上《上海日报》的销量远不如《新小说报》,很多人并未看过《全球瘟疫》,也就有很多人购买此书。

    这其实是正常情况,偏偏有看桑景云不顺眼的人,用 “云景新书销量低迷,远不如《全球瘟疫》” 这样的话来踩桑景云。

    桑景云得知此事并不难受,毕竟《全球瘟疫》也是她写的。

    倒是她身边的一些人,很不高兴。

    最生气的当属黄培成。

    《新小说报》编辑部,黄培成把高汉林骂了个狗血淋头,觉得高汉林一定是故意的,故意在《穿成包身工》热卖之时,出售《全球瘟疫》这本书。

    “我看他就是想踩着云景先生宣传他的书,太过分了!” 黄培成说道。

    《新小说报》的编辑们只当没听见。

    《全球瘟疫》这本书早就开始印刷了,其实比《穿成包身工》更早印刷好,高汉林真要是故意的,应该会在《穿成包身工》出售前,先售卖这本书。

    到时,读者看到这书只要两毛,而后续出来的《穿成包身工》要两元,肯定更加不乐意购买《穿成包身工》。

    还有就是,据他们所知,印刷这本书,高汉林没要稿费。

    也就是说,这书卖得再多,高汉林也拿不到钱。

    高汉林应该没有针对云景先生的想法。

    不过他们主编看高汉林不顺眼,有事没事都要骂几句,骂就骂吧。

    “《全球瘟疫》这本书有什么好看的?最后所有人全部死光,这样的书太悲观了,我觉得大家应该少看点!” 黄培成继续说道,说了许多《全球瘟疫》这本书的缺点。

    编辑们无言以对。

    主编,你对这本书很了解啊!

    黄培成不高兴的时候,在上海,又有许多人被《全球瘟疫》这本书吓到。

    然后就去看《穿成包身工》开心一下。

    他们觉得,这两本书可以搭配着看。

    而在上海以外,人们确实把两本书放在一起出售。

    因为《全球瘟疫》这本书早就印好了,所以南城书局跟外地书商做生意时,《穿成包身工》和《全球瘟疫》两本书是一起出售的。

    那些书商自然也把两本书一起送到书店。

    现如今,云景的名气很大,在全国各地都有她的读者,她的书不愁卖,至于《全球瘟疫》这本书……

    南城书局在将这本书批发给外地书商时,价格自然不是两角一本,会更低一些。

    但此时运输成本很高,因此这书到了外地,不可能依旧卖两角一本。

    高汉林为了避免有人高价出售这本书,特地让南城书局在书上印了售价,写明这书三角一本。

    如此一来,书商能赚钱,而这书的价格依旧便宜。

    便宜的书肯定好卖,所以这本书,书商进了很多,和《穿成包身工》一起卖给各地书店,那些书店见状,便也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出售。

    第205章 北京

    1917年12月2日, 农历十月十八,星期天。

    这个时节,北京已然十分寒冷, 人们纷纷翻出厚厚的棉袄穿上,以此抵御凛冽的寒风。

    在大街上行走的人, 更是低着头,来去匆匆。

    上个月, 北京局势一直不太平,到了这个月, 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政府方面有些混乱, 西南地区的局势更是糟糕, 各地还爆发了不少农民起义。

    这让北京的一些人心情沉重。

    在一所学校里,几位教授忍不住唉声叹气。

    “出兵西南一事, 也不知道他们商量得怎么样了。”

    “西南那边, 真的不能不管。”

    “我都没心思管西南的事情了,只希望他们能足额发薪水, 再这么下去, 我家都要揭不开锅了。”

    ……

    正聊着, 其中一人说道:“我打算去外面走走,你们要不要一起去?”

    另一人回应:“我也去走走,吹吹冷风,清醒一下。”

    最终, 众人一同往外走去。

    到了外面, 他们便聊起别的话题:“上海那本名叫《梦游莫斯科》的书, 你们可有看?”

    “你有书稿?我听说过,也看过一点摘抄,但没看过全书。”

    “我没有书稿, 但我知道有个人手上有,我们可以去找他借来看看。”

    “那我们去借书!”

    ……

    几人朝着那个拥有《梦游莫斯科》这本书的人的住处走去,他们到达的时候,这人正要出门。

    拥有《梦游莫斯科》这本书的人姓赵,得知几人来意,赵先生开口说道:“诸位,有许多人跟我借这本书,我便花钱请人帮我誊抄了几份,现在我正要去取那誊抄的稿件,诸位可以和我一起去取,到时借你们一份。”

    赵先生有个好友住在上海,早些时候,那人就给他寄了一份刊登了《梦游莫斯科》的报纸。

    他自己看过之后,深受启发,就又推荐给一些朋友看,有人非常喜欢,也有人不喜欢。

    时间一长,他对这个故事便也不那么在意了。

    不想就在这时,俄罗斯爆发了革命。

    最近这大半个月,有很多人跟他借书看。

    那些报纸被翻看太多次,上面的字迹都模糊不清了,他心知不能再这样下去,就花钱请人帮忙誊抄。

    在北京,有一些人专门靠帮人抄书维持生计。

    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孤本,这些孤本受众少,但又有一些人愿意重金求购。

    印刷是不划算的,那些手上有书的人干脆就花钱请人誊抄,再将抄本出售。

    赵先生请的抄书先生住在一个书局里,他带着几位教授前往那个书局,路上,还跟几位教授聊起这本书。

    “这本书里写了许多政策,若能实施,利国利民。倘若俄国今后如书中这般发展起来,定会变得强大,我们需要警惕俄国。” 赵先生说道。

    清末,他们国家跟俄国打过很多次仗,他有些担心俄国会在发展起来之后侵略他们。

    几位教授也同样担心,同时询问书里的内容。

    赵先生便一样样详细说明。

    正说着,书局到了。

    也就是这时,他们发现书局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云景先生新书出售,欲购从速。”

    赵先生瞧见这招牌,喜出望外:“我最喜欢云景先生的书,今日可真是赶巧了!”

    那几位教授中的一位,也极为高兴:“我等了许久,总算等到云景先生的新书了,也不知道这次为何隔了这么久!”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书局,然后就瞧见书架上摆放着云景先生的新书,这书一套竟然有六本!

    “怪不得过了这么久,云景先生才出新书,原来这书篇幅有点长!”

    “这书装订得真不错!”

    “这书多少钱一套?”

    ……

    书局里,负责卖书的人开口说道:“云景先生的新书一共有六本,装订又精良,所以卖两元三角一套。几位,今日书店还新进了另一本书,也是从上海来的,据说在上海卖得极好,只需三角一本。你们若是两本一起买,本店便给你们打个折,只需两元五角。”

    赵先生已经大致翻看过《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听了卖书人的话,便将目光落在《全球瘟疫》这本书上。

    “竟是这本书!我听说过!这两本书我都要了。” 赵先生说道。

    他有个好友住在上海,两人时常通信。

    赵先生最初看云景的书,就是因为好友极力推荐。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他的好友之前跟他提过,所以他早已知晓,而《全球瘟疫》这本书,他的好友同样跟他提过。

    现在两本书一起出现在眼前,赵先生毫不犹豫,就准备购买。

    “这书是写什么的?” 那个和赵先生一样喜欢看云景的书的教授询问赵先生。

    赵先生开口介绍道:“《全球瘟疫》这本书,跟《梦游莫斯科》一样,是刊登在《上海日报》上的。这书写的是有个研究所研究瘟疫,想用瘟疫来消灭敌对国家,结果研究出了一种可怕的瘟疫,那瘟疫还传播开了。”

    那教授对瘟疫题材兴趣不大,也就不是很想买,而这时,赵先生低声说道:“听说这书里,那个研究瘟疫的国家,指的是日本,而他们想要对付的国家,就是中国。”

    教授听闻此言,吃了一惊,随即决定将两本书都买下看一看。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喊 “教授” 的声音。

    几位教授看过去,才发现原来是他们的学生来这里买书。

    这些学生都是冲着云景的新书来的,但经过店主的推销,很多人都顺带买了《全球瘟疫》。

    毕竟《全球瘟疫》这本书的价格十分便宜。

    这时,已经拿到书的赵先生,带着几位教授穿过书局,来到书局后面。

    这里有一个院子,四周都是房子,而那些房子里摆放着很多书,还有一些人坐在里面,正奋笔疾书地抄书。

    赵先生走进其中一个房间,询问自己的书抄得怎么样了,一个正在抄书的中年人便告诉他:“先生,你的书已经抄完两本,剩下的一本还剩一点点,稍等。”

    赵先生便等待起来,同时翻开了手上的《穿成包身工》。

    他早就想看这本书了!按照他朋友的说法,这书写的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女子,穿越到民国,然后女扮男装干出一番事业。

    据说,这本书里,还详细描写了未来世界。

    赵先生想知道云景笔下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而他一翻开,就被这本书的开头吸引住。

    和赵先生一起买书的那个教授,也同样被这书的开头吸引。

    但也有几位教授没有买书。

    这套书要两个银元,这钱不算少,他们或是舍不得,或是出门时没带这么多钱。

    这几个人,就从那个买书的教授手上借书看。

    有人翻开了《全球瘟疫》这本书,也有人翻开了《穿成包身工》后面几册。

    虽然从中间开始看虽然没头没尾,但也能消磨时间。

    其中一个翻开了《穿成包身工》最后一册书的人,发现这书有个番外,似乎可以独立阅读,更是看得津津有味。

    这曹可欣在未来的日子,过得也太好了!

    他身为大学教授,家里也不能日日吃肉,这曹可欣却顿顿有肉吃!

    未来,当真这般美好?

    几人一言不发,站着看了半小时书,那个负责抄书的人开口说已经把书抄好的时候,他们甚至觉得这人抄得太快了。

    “云景的小说当真好看。”

    “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竟也被吸引住了。”

    “《全球瘟疫》这本书,写得着实不错,我想去买书了!”

    ……

    几人跟赵先生借了一册抄好的《梦游莫斯科》以后,便回到学校,然后聚在一起看书。

    这三本书都有人看,而且都让人看得爱不释手,以至于到了晚饭时间,他们竟然都不回家吃饭。

    教授都如此,那些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穿成包身工》这样的爽文,一旦拿起,就想一口气看完,而《全球瘟疫》这本书,虽然恐怖,却也让人迫切地想要知道结局……

    “云景先生的小说当真好看!”

    “看她的书,想到未来那般美好,我便充满希望。”

    “我真的很喜欢曹可欣,她身上有股子不屈的精神。”

    “我真的觉得,所有人都应该看一看云景先生的小说,学会不认命!”

    “云景先生还将底层百姓的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每次看到曹可欣拿她生活的未来和这个时代作比较,我便心中羞愧。”

    “我要为云景先生笔下的那个未来而努力!”

    “《全球瘟疫》这本书太吓人了!”

    “我就不该买这本书看!”

    “这本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里面写了许多医学知识,还能教人防范瘟疫。”

    “你们说,会不会有人想要用瘟疫来对付我们的国家?”

    ……

    这个夜晚,在北京有很多人彻夜未眠。

    他们看小说,也思考自己的未来,以及国家的未来。

    如今局势风雨飘摇,也不知道未来是不是真能如云景写的那样美好。

    他们心中生出疑惑,又很快坚定起来。

    一定可以的!

    曹可欣不止一次说,他们国家的人民能创造奇迹!